伊伊系列 1987-02-21
第8版(副刊)专栏:文化采风录 广东汉乐在大埔 苏元济 岁首的一个周末晚上,月明风清。在粤东的山城大埔县文化馆音乐厅里,挤满了东说念主。只听得一阵动荡好听的“广东汉乐”声,跟着夜风从那处飘了出来。一曲优好意思婉转的丝弦乐曲《想春》刚奏完,又一曲开朗欢笑的《四景春》……这是一群业余汉乐心疼者在“和弦索”。 “和弦索”是客家地区内行演奏汉乐的一种方法。相传广东汉乐是从晋安帝九年(公元413年)至宋一火前后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候中跟着我国华夏东说念主民屡次南迁而流传到东南一带的。它的演奏举止(俗称“和弦索”),主要盛行于客家东说念主居住的粤东、粤北、闽西、赣南、台湾,以及国外有华侨客家东说念主居住的东南亚地区。据素有“汉乐之乡”好意思誉的大埔县最早的县志(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称:“埔之在潮弦诵媲邹鲁”。以后各时候县志亦一样载述埔之民俗“家诵户弦”。已往伊伊系列,险些每个乡村都有“弦馆”伊伊系列,至于“中军班”(奏乐乐艺东说念主),则为民间婚、丧、喜、庆时所常雇请,仅大埔一县在抗战前夜就有近百个“笛馆”(广东客家东说念主称唢呐为笛,称笛为箫)。目田后,广东汉乐赢得进一步的发展,从“和弦索”到运行登上大雅不登大雅。1956年大埔籍的罗九香先生在进入“世界第一届音乐周”时候,曾以客家音乐的代表在北京怀仁堂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引导东说念主演奏了广东汉乐。50年代末,在西安召开的“世界着名古筝家会议”上,罗先生演奏的广东汉乐《寒鸦戏水》(客家筝曲),音色清越,作风别致,被誉为“岭南派代表”。 民富国强想文娱,弦歌曲曲颂升平。近几年来,由于东说念主民生流水平的普及,广东汉乐的演奏举止也就更为普及,自愿的和有组织的“广东汉乐演奏会”随地可见,“和弦索”的东说念主群比比都是。不少祥和于梓乡文化劳动的港澳、国侨民胞还不拘细节捐助购买乐器和锣饱读,礼聘汉乐老前辈传艺,为家乡办起了汉乐班。1986年元宵节,祖籍大埔县的“新加坡歌王”张金泉先生初度回乡恳亲,他听到那高明的“乡音”广东汉乐时,竟自然而然地鼓掌叫绝。不久前,新加坡客属总会会长卓济民先生率新加坡闽粤客属东说念主士不雅光团回到家乡大埔时,尽情赏玩了广东汉乐,并与乡亲合奏了丝弦乐曲《百家春》。
三级片在线